讀莊子<消遙遊>讀後感 作者王昱婷
上個月在理登顧問公司上台大杜保瑞教授的莊子課程,課後非常有感受,覺得通體舒暢,心情愉悅,再多的煩惱似乎隨之煙消雲散。我們都知道《莊子》乃古今的奇文妙筆,其精神境界早已超越萬物之上,逍遙達生,至樂極詣。其中第一篇<消遙遊>是莊子哲學的第一個重要觀念,對於人生哲學其主張一個消遙自適的生活態度。
莊子給世人一種灑脫放達愉悅自適的感覺,雖然在莊子的時代,一般知識分子都是生活在自己追求私利的目標束縛中,他們為了想讓自己能出人頭地,汲汲營營的追逐功名利祿,義無反顧地投入爭逐的競技場中。他們認為自己生活意義是建立在為自己私利主觀的價值上,當他們滿足了目標, 便失去了追求更有意義的價值機會。而當他們失落了,便開始徘迴在根本不需要失意的情緒中。他們的生命鎖在世俗的煩憂中,毫無快樂可言。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?看電視上立法院的政客及名嘴,都在事先預設的立場上,攻擊對方,癱瘓議事,都認為自己的主張是全世界最對最值得追求的東西 !又看到近期食安及高雄氣爆的問題,這些出事的大廠不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,有的官商勾結,目無法紀,最後連台灣在國際上僅剩的良好形象,也為之殆盡。
然而莊子與這些政客不同,莊子他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,是追求「與造化者同消遙的境界」,即要像天地萬物般的自然祥和、知足常樂、寧靜致遠、巧妙愉快的意境,即神仙的境界;而不是追求世俗價值中的權、利、名、利、功、祿等。但世人對此神仙境界並無體會,因為追求的目標境界不同,在自己所學的知識上被侷限了。所以莊子第一篇<消遙遊>便是以「價值目標的差異性」所產生的強烈對比為討論方式,希望達到「打破世俗價值」的自滿心態為說理目標。以下是筆者讀了<消遙遊>的上課整理心得,共分為四點:
一、要將我們的視野拉到從未有的高度,重新反省我們對於世界的各種觀點,進而跳脫一般思考,而興起超越自我的嚮往。
莊子<消遙遊>第一篇所說的故事就是「鯤鵬之喻」,莊子藉大鵬鳥眼中的世界,將我們的視野拉到從未有的高度,重新反省我們對於世界的各種觀點,讓我們跳脫一般思考,而興起超越自我的嚮往。在大鵬鳥從九萬里以上的高空看下來,地面上的山川百物、動植飛潛、人頭鑽動,實在很渺小,渺小像晴天時在太陽光束的打灑之下,我們看到的灰塵飛揚一樣。就像我們坐飛機從高空望下,人實在渺小,幾乎完全看不到了。這些灰塵或零散開來或聚在一起,雖像野馬奔騰而實為塵埃因風起落,故,所有在地上活動中的人、事、物,都只是在一氣流通中彼此以氣息相吹吸著而已。「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以息相吹也」這是莊子藉大鵬鳥觀人的感受,若人類在生存的世界中總是擁擠鬥亂,互相為了自己的私利去傷害別人,人生豈不沒有任何意義?
二、要站在不同位置產生不同觀點的道理,除了要有同理心理解各種不同的角度觀點的心胸之外,最重要的是,我們看事物的眼界一定要高,否則我們的判斷一定是薄弱的、無力的、不切實際的。
莊子又說另一個感受,「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其遠而無所至極邪?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。」這是說明站在不同位置產生不同觀點的道理。我們由地面往天空看,天空是藍色的,但大鵬鳥從九萬里高空中望去,天空不再是藍色的,所以藍色恐怕不是真正的藍色吧?另外從地面上看天空,天好像一個極高極遠無窮無盡的地方,然而大鵬鳥從空中看下,牠對地上的感覺也是一個遙遙無窮的世界也!所以我們對於現實生活中看事務的角度不同觀點就隨之不同,這樣的角度選擇的心態要謹慎。除了要有同理心理解各種不同的角度觀點的心胸之外,最重要的是,我們看事物的眼界一定要高,否則我們的判斷一定是薄弱的、無力的、不切實際的。大鵬鳥之所以有如此這麼高的氣魄,就是牠的準備總是高人一等。
三、要做大事就要先充分準備
莊子說,「且夫水之積也不厚,則負大舟也無力。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,置杯焉則膠,水淺而舟大也。風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翼也無力」
以上說明,船行水上水深不足則載舟不力,地面窪洞中倒入一杯茶水,則可以放下一片小草作舟浮水面之狀,但若把杯子整個放下則杯子便黏在泥寧的泥土地上了,這是因為水的深度不足而杯子太大的緣故。船和水的關係是如此,鳥和風的關係亦然,沒有足夠的風便無力承載巨鳥之雙翅。
從以上莊子的觀點,可以告訴我們莊子藉由大鵬鳥之所以高飛,乃是因為牠已將一切條件都安排好準備好,所以,「成功永遠都是給準備好的人」而要作大事的人一定要先做充分的準備。其實莊子講「鯤鵬之喻」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告訴世人,大才的大用必須要有大的心胸,以及充足的知識,然而世間的人多無法體會,甚至陶醉在小知小用之中。
四、對人生方向的追求,應該在胸襟上下功夫,智慧上學透徹,當境界上以達對天下事無心機時,如此便能逍遙自適
面對大鵬鳥的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」的浩大工程,小蟬和小鳩鳥要發表議論了。「蜩與學鳩笑之曰:「我決起而飛,槍榆枋而止,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,悉以之九萬里而南為?」」
蜩與學鳩輕挑地嘲弄著說:飛!誰不會,我們也是在飛呀!像我,張翅努力一飛,撞到小榆樹和小枋樹就停了,就算有時候飛不到,頂多是「碰」一聲,整個空投於地而已,這也是飛呀!幹嘛一定要升空到九萬里的青天之中,才要開始決定要往那兒飛呢?簡直是多此一舉。這裡讓我們想起老子所言:「下世聞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為道」蜩與學鳩其實就像一般世俗之人,志向短淺,只尋求立可見效的目標而安於滿足表面之現狀,看到有志向之人,勇猛精進,不計利害作長期準備時,覺得別人是傻瓜,而嘲笑對方;其實自己才是無知的人。
莊子對此認為,人應該要看淡富貴貧賤,如何看淡?必須要有透徹的智慧及豐富的知識與豁達的心胸。在現今的政府機構官員或是一般企業的職員,大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滿自足的心態;或者幻想一夜致富的投機事業。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進步與否,其實與人民的心態很有關係。所以,莊子認為,透徹了人世的根本,則何事非業,處處自適消遙。
知識缺乏的人是不能了解複雜的道理的,就像壽命短的人見不到壽命長的人所見到的世面一樣,而且這種差距是一種絕對的差距,是無法跨越的鴻溝,為什麼會這樣呢?「朝菌」早上出生一見烈日即死,它本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從早到晚的一「日」之事;「蟪蛄」這種蟬,夏天出生秋天一到也就死了,因此也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一「年」四季春夏秋冬的事情,這就是它們因壽命短而無法了解壽命長者所見到的世事的道理。故「之二蟲又何知!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,悉以知其然也?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」
所以我們對人生方向的追求,應該是在胸襟上下功夫、在智慧上學透徹,當心中境界達到對天下人、天下事皆無所用其機心之時,那種生活上的逍遙自適感便覺得真實了,而不似在社會上成功之人,表面上是成功者,但實際上因為眼光短淺,逃避、好強、在懊喪的世俗生活中那麼的虛假而不真實。
「鯤鵬之喻」的要點為:「小知不及大知」「小年不及大年」「小大之辯」,莊子要藉大鵬鳥的「大」來比喻這個心胸、氣魄、境界的「大」,而且要藉蜩與學鳩的「小」,來比喻世人領悟力的「小」,小到無法領會在高境界中人的所思所想之用心深刻。筆者平日工作之餘幫許多客戶及朋友看八字及卜卦,深深覺得人們總是被各種不同的問題所困擾,由於每個人對事情的觀點不同,差別互異的觀點及念頭,常使得這些朋友難以抉擇,雖然透過命理觀點可以暫時使他們作出的決定及方向,但是治標不治本。筆者認為在人世間,我們應該像莊子所言,即努力於知識及智慧能力上的提升,而不是陷溺在自己在意的堅持中。但一般人很難做到,主要是當事人心裡、情緒、心力、習性的問題;這需要鍛鍊,也是功夫的問題。
總之,上完台大杜保瑞教授的莊子課程,讓我獲益良多,犧牲周六的早上寫了一些小小心得,這是我上課筆記,和我的好朋友們分享。